期货日报
日前,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以中储粮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大量采购美国大豆引发市场关注。
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报道,11月7日,中国采购美国大豆创下至少三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购买量,当天中国企业购买了约10船大豆,约60万吨,将于今年12月至明年3月从墨西哥湾沿岸和太平洋西北地区的出口码头装运发货。
与此同时,中储粮集团所属milan.com脂公司在进博会期间与路易达孚、邦吉、先正达集团等供应商现场签约采购进口大豆1200万吨,总量较去年增长20%,是该公司连续第六年通过进博会签约采购,签约采购的大豆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国。
“巴西和美国均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两国的大豆供给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如巴西大豆的供应时间主要在每年3月至9月,美国大豆的供应时间主要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由于美国和巴西大豆的供应时间有良好的衔接性,保证了全球大豆市场供应的持续性和全球大豆价格的相对稳定性。”格林大华期货研究与投资咨询部农产品组长刘锦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大豆采购方面对全球大豆价格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针对近日中国企业大量采购美国大豆这一热点问题,刘锦认为,在当前美国大豆集中上市时节,这是一种较为正常的市场采购行为,按当前采购美国大豆的榨利来推算,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获利空间。此外,由于国内需求旺盛,中国企业从国际市场采购大豆具有较强的刚性和连续性。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农业部等机构积极参加进博会说明中美两国经贸往来复苏可期,预计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节奏将对未来国际大豆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中信建投期货milan.com脂milan.com料分析师石丽红认为,眼下,随着美国大豆收获进入尾声,美国大豆的产量基本确定,市场将把更多注意力转向需求端。而在美国生物柴milan.com投料需求增长支持美国大豆压榨进一步扩张的背景下,出口的发展态势则成为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如何确定的重要变量,而这将是未来进一步影响美国乃至全球大豆市场价格走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据石丽红介绍,巴西2022年大豆丰产的竞争压力较大,使得2023/2024年度美国大豆出口开局不利。截至今年10月26日,美国大豆2023/2024年度累计出口及未装船数量仅为2327万吨,较去年同期落后近900万吨。尽管美国农业部一再下调新作美国大豆出口预估至17.55亿蒲式耳,部分机构一度将美国大豆结转库存极值看至4亿蒲式耳附近,对应出口预估降至16亿蒲式耳,曾导致今年9月至10月初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向1250美分/蒲式耳回调,然而,在过去的大半个月时间里,该预期被证明似乎有些过度悲观。今年10月以来,随着美国CNF升贴水重获优势和中国买需回归,美国大豆新作出口呈现一定加速态势。目前,尽管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进度依然落后,但过去一周美国农户报告大单销售频繁,预计后续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有望进一步提速。
“近期,中国频繁采购美国大豆,除弥补当前大豆采购缺口之外,可能也有部分来自中美关系缓和的因素。”石丽红告诉记者,今年10月底,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商代表团在美国衣阿华州举行的签字仪式上签署了购买数十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的协议,买家包括中储粮、中粮国际等。虽然协议是以“框架合同”的形式签署,为不具约束力的日后购买意向书,尚没有正式的销售条款,但一定程度助推了近期中国购买需求向美国回归。此外,在今年巴西中西部偏慢的大豆新作种植进度下,巴西大豆预计难以在明年1月大量上市,也将赋予美国大豆更长的出口时间窗口。而在去年大幅减产的背景下,阿根廷大豆计划延长未能再刺激出积极销售,也减少了南美对美国大豆出口的竞争压力。
石丽红认为,在美国大豆出口有保障的情况下,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有望在1250—1300美分/蒲式耳获得较强支撑,预计也将对中国国内豆粕价格带来支撑。
当前的国际市场大豆及大连豆粕价格走势,除受到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情况影响以外,南美天气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厄尔尼诺带来南美典型的北旱南涝天气,这令巴西中西部及北部产区干旱、南部过湿,对其大豆播种进度形成不利影响,在推迟巴西豆上市节奏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对巴西大豆单产的担忧。进入11月,阿根廷大豆陆续开始播种,而布宜诺斯艾利斯、圣达菲、科尔多瓦等主产省土壤墒情仍有待提升,也需要降雨的进一步增强。在天气市炒作初见端倪的背景下,市场人士预计未来数月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易涨难跌,或将以高位运行为主,相应地大连豆粕的回落空间预计也将受到限制。
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国大豆进口515.8万吨,9月为715.4万吨,1—10月中国大豆进口累计为8241.5万吨。目前,巴西仍是中国进口大豆的最大供应国,9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688万吨,创下三年来最高水平。巴西大豆出口旺季通常是在每年3月至6月,随后出口逐步减少,因为从6月开始巴西将会出口刚刚收获的新产玉米,但今年夏季巴西大豆出口窗口延长。今年前9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5488万吨,同比增长18%。
另据记者了解,11月6日,在进博会上,中粮集团与来自全球的供应商签约进口农产品,金额超百亿美元,签约额、进口量、进口来源地覆盖范围均创历史新高。此次签约主体包括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国际、中粮贸易、中粮milan.com脂、中粮粮谷、中粮糖业、中国纺织、中粮酒业、蒙牛乳业等专业化公司,采购的农产品主要集中于milan.com脂milan.com料、稻谷、小麦、玉米、糖 、棉、奶等核心品类,既涵盖了国内养殖企业、农粮食品加工企业等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原料需求,又持续保障了对国内消费者多元化食品需求的供应。
目前,中粮集团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今年除从美国、加拿大、巴西等传统农产品出口大国进口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农产品之外,还加大了对阿根廷、南非、哈萨克斯坦、柬埔寨、保加利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麦、小麦、玉米、大米等农产品的进口。其中,对南非、巴西玉米的进口成为此次签约的亮点之一。这是中粮集团在今年历史性打通两国玉米输华通道之后,又将两国玉米装进了进博会“购物车”,也是在进博会上首次采购两国玉米。对哈萨克斯坦小麦的进口也受到高度关注。此次签约进口哈麦同比增长10%,是中粮集团自2009年成功打通哈麦进口通道以来,不断扩大哈麦进口、促进中哈农产品贸易的新举措。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盛产适用于制作高端面包的高筋小麦和制作饼干的低筋小麦,进口哈麦能为国内市场提供更丰富的高品质、个性化原料选择,满足国人调剂口味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当前国内市场上纺织服装消费不断回暖的情况下,中粮集团也加大了对棉花的进口。
文章转载自:https://www.oilcn.com/article/2023/11/11_90104.html
 
  
 
 
 
 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荣誉图片
荣誉图片 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 销售网络
销售网络 视频展播
视频展播 米兰(中国)花生milan.com
米兰(中国)花生milan.com 米兰(中国)玉米milan.com
米兰(中国)玉米milan.com 米兰(中国)食用植物调和milan.com
米兰(中国)食用植物调和milan.com 米兰(中国)大豆milan.com
米兰(中国)大豆milan.com 米兰(中国)食用植物调和milan.com(烹饪)
米兰(中国)食用植物调和milan.com(烹饪) 米兰(中国)餐饮milan.com
米兰(中国)餐饮milan.com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员工风采
员工风采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食用milan.com百科
食用milan.com百科 留言建议
留言建议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